配合推動澳門建立低碳城市,近期由車商、電力公司至環保展上,都有不同款式的電動汽車和電單車引進,由此看來,下半年居民將可在街上看到超過一款電動車行駛,似乎很快與先進城市接軌。
斯雨早在本欄說過,電動車引進容易,皆因現時電動車的硏製並非罕見,由於技術進步,很多車厰都有涉足,不少產品已較為成熟。問題在城市配套和維修保養,前者即電動車叉電設施的配合。現時引進或向澳推廣的電動汽車和電單車,都配備普通三叉揷頭叉電,一般叉六至八小時充滿電,快叉約半小時充滿八成電。
雖然普通家庭電揷座已可叉電,似乎很方便,若閣下將電動電單車搬上十八樓家中叉電或許可能,但已屬高難度;電動汽車又怎樣?所以政府積極配合十分重要,起碼在適當地點設立叉電設施。一般人以為油站罷,卻不適合,皆因本澳寸金尺土,油站可長時間停車空間極有限,不可能讓一兩部電動車叉足半小時電。
外國就在公共咪錶位旁加裝叉電設施,停車上班或往晩膳便可叉電矣。問題在分配,當電動車在市面佔的比例不高時,當局配備的叉電器卻至少要比出車量多,還要規限非電動車不能佔用這些公共泊位,否則其他汽油車長佔,也是枉然。但以現時車位緊缺和駕駛意識,相信執法人員又多了一種違例要處理,可能不單需要抄牌,還須及時將霸佔車輛拖走,否則電動車無位可叉電,電能耗盡,會在道路上死火造成堵塞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