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爆發核輻射危機,無論本澳或鄰近地區的政府、專家學者,均多次重申輻射影響我國,尤其是位處南方的港澳甚微,輻射塵可能根本不會吹來本澳。然而,輻射塵未至,謠言卻先來,突然引起一輪搶購食鹽浪潮。無論在新聞照片還是電視畫面,看到國人爭相搶購,殊堪浩歎。幸而國家發改委及特區政府立即闢謠兼採取措施,情況得以控制。
受謠言聳動搶購物資今次並非首次,“非典”期間,有人以“非典”即缺碘,食鹽可補碘預防謬論,鼓動民衆搶購食鹽。繼而甲型流感肆虐,又傳蒜頭、板藍根等,有病治病、無病防病,再次牽起一次搶購潮。究其原因,是不少居民科學知識貧乏。國家領導人曾說過要科敎興國,看來不僅是國家要加強科敎,即使本澳亦應加強科敎,讓居民多認識科學知識,即可減少這類無謂的搶購潮。
相對來說,核能、核輻射等居民接觸較少,近代雖然發生了一九七九年美國三哩島事件、一九八六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事件,但居民的核知識仍然缺乏。謠言止於智者,居民若能充分認識核電、核輻射,就不至於鬧出吃碘鹽可以防輻射這樣的大笑話。當局可以藉今次日本福島核電危機,加強居民這方面知識。除了透過傳媒提供外,還可以利用科學館,讓居民,尤其是下一代清楚認識何為核電、核輻射。居民有了認識後,這有點像現時開展中的高士德下水道工程,當局及早做好宣傳,資訊透明度高,居民心中有數,即可將影響減至最低。
秦 馬